新冠疫情对我国一季度经济造成了较大冲击,-6.8%的GDP增速更是创下1992年建立季度GDP核算制度以来第一次负增长。在一季度数据公布的当天,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首提“六保”。从“六稳”到“六保”,中国应对疫情冲击的宏观经济政策有了新的方向。一季度经济数据揭晓,疫情对国内经济造成的影响更为直观, 全面评估疫情冲击并研判应对政策重点成为可能。如何最准确地研判一季度数据?当前中国仍面临海外疫情输入压力,下一步,全年经济走势如何?后三个季度的政策施力重点是什么?4月20日,在浦山讲坛第12期上,有着30余年统计工作经验的统计“老兵”——CF40学术顾问、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许宪春对一季度经济数据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剖析。此外,CF40成员、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与CF40特邀成员、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研究部负责人梁红也共同剖析了当前中国面临的内外压力,并就全年经济形势展开分析。本期浦山讲坛主持人为CF40研究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徐奇渊。
对于一季度经济数据,许宪春从生产、消费、收入端解读了一季度经济数据。他表示,此次疫情对经济的冲击远超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1、生产端
☞三次产业增加值均下降,第二产业增加值降幅最大,对经济下降的影响最大。· 第二产业中,疫情对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冲击突出。
· 第三产业中,疫情对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 餐饮业冲击突出。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下降幅度最大。
· 第一产业中,疫情对畜牧业冲击突出。
(2)新经济新动能保持增长,对抑制经济下降起到重要作用☞一季度,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1%,拉动经济下降4.3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支出明显下降;
· 政府消费支出略有下降。
☞一季度,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1.5%,拉动经济下降1.5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明显下降
☞一季度,净出口需求明显下降,拉动经济下降1个百分点。(2)基础设施、制造业和房地产开发三大领域投资均明显下降,制造业投资降幅最大☞制造业投资下降幅度最大,对固定资产投资下降的拉动作用最大;☞房地产开发投资降幅最小,对固定资产投资的下降起到抑制作用。· 基础设施投资迅速回升,与地方专项债的提前发行密切相关。(1)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速比2019年同期明显回落,实际增速为负☞居民可支配收入中,转移净收入上升6.8%,增长最快(原因:政府提高转移支付);
☞居民可支配收入中,经营净收入下降7.3%,降幅最大。
☞原因:税收收入明显下降。1-2月份,全国税收收入同比下降11.2%;非税收入同比增长1.7%。
4、总体特点:以往最稳定的消费部门,成为此次经济下滑的最大贡献因素。
点击上方视频,观看刘元春解读一季度经济数据
刘元春将本次疫情冲击特点和中国应对方案总结为五个关键词——这一次新冠疫情在本质上是人类有史以来所面临的一种新现象,虽然过去也出现过很多的超级疫情、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但是这一次是人类第一次在交往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在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面对这种传播性强,致死率高的公共危机。因此,它对于整个经济系统的冲击不仅仅是拘泥于一个国家一个区域,而是一个全球性的。
它对于经济系统的冲击不仅仅是来源于供给侧的,同时来源于需求侧,更为重要的,是因为这种疫情及其传播,以及政策的这种把控具有强烈的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所带来的这种超级密切的冲击是我们经济社会系统难以承受的。所以说,这次超级疫情对于一季度对经济的冲击是史无前例的。中国方案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在严格的疫情管控基础上采取相对温和的经济对冲和经济救助政策。这种政策组合是基于我们的国情出台的。可以看到,最初是1月23号武汉封城,然后是中央成立疫情领导小组,接着采取了一系列的严格管控措施。这些措施直接导致经济社会出现停摆效应,可以看到,经济政策首先是服从于疫情阻击战。在疫情取得一定成效后,特别是在2月中下旬,国家从全面管控转移到疫情管控与经济社会相统筹的新阶段。在这一时期,我们在经济政策上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救助,同时采取了分级分批的复工复产政策,在财政、货币、就业、民生、改革等一系列领域展开相应的政策应对。由于中央给精神、部门出政策、地方抓落实,使得很多民众感觉这些政策有一些零碎,没有一种整体性的直观感受。因此,在3月下旬和4月份,美国出台超级对冲政策以及日本等国出台各自的救助政策之后,很多人就在讨论是不是中国在经济政策上力度过小,特别是我们的政策过度偏重于经济刺激而忽略了危机救助?事实上,如果我们现在进行全面梳理就会发现,我国的政策是分阶段、有系统的,并且力度并不小▼财政政策:3大类,23大项 ,支出总额1.3万亿,落实金额5000多亿。
货币政策:金融支持30条、货币政策推进计划(渐进式宽松),共4.4万亿支持
就业政策:5大类;稳外贸外资:20大类;促消费政策……
我国为什么不像欧美这样一下子出台天量的救助政策?因为疫情冲击对于中国经济所带来的各种压力与欧美具有本质性的差别。中国社会结构和它的承受力与欧美也具有明显的差别——· 单纯发放救济金,难以触及大量农民工和农民
· 传统税收和社保优惠,难以触及大量个体工商户
· 欧美第一波冲击是金融冲击,需要流动性对冲;中国则主要为实体经济冲击。
目前,疫情阻击战取得阶段性胜利,这是一个奇迹。从1月23号武汉封城,到4月8号武汉全面解封,在不到3个月时间内,能够做到新增确诊病例基本上处于零状态,可以说明中国方案的正确性。严格管控所带来的代价就是,一季度GDP增长速度的下降——负6.8%,这个代价大不大?目前大家预测,第一,按照美国模式英国模式,他们一季度的经济收缩幅度都超过两位数,比如目前大家所预测的美国一季度GDP可能下降15.4%,英国收缩的幅度可能达到11.4%。现在,欧美疫情发展的高点还没有完全出来,它还没有控制住,最糟糕是它的二季度,他们的方案是又要救人又要救经济,或者说是以资本为中心这样一种方案。而中国是以人命为中心,生命至上的原则。那么美国这样一种又想救人又想救经济的方案,最后可能会人也没救着,经济也搞坏了。目前普遍预测,美国二季度GDP可能会下降30%左右,这是一个很悲惨的结果。因此,一定要从全球范围内、从一种历史视角来认识我国一季度经济增速为负6.8%。从结构角度看,我们目前复工复产进展比较顺利,三月份的很多参数反弹,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的反弹,而且反映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弹性。所以,这种阶段性成效恰恰印证了“严格管控加温和的经济对冲”这种模式的适应性。下一步,复产复工基本完成后,经济循环开始常态化后,我们还将面临五重下行压力的叠加。第一重:内防反弹外防输入;
第二重:前期金融市场震荡引发的后遗症及可能持续的金融市场震荡;
第三重:疫情的全球蔓延给中国外需、供应链和产业链带来的持续冲击;
第四重:中国经济面临的传统周期性下滑因素和趋势性下滑因素;
第五重:昂贵的重启成本。
这五重压力的叠加会导致我们在二季度所面临的压力,比一季度简单的经济停摆还要大。3月17号、4月8号、4月17号,在一个月里面,政治局连续开会,对传统的以“六稳”为主体的宏观政策进行了全面定位。这个定位,第一,就是从“六稳”到“六保”,第二个要求,研究设计一揽子宏观政策举措,也就是我们需要有超级的应对举措来应对二季度即将面临的五重下行压力的叠加。因此,我们第一方面要聚焦民生救助,第二方面要聚焦于经济刺激,第三方面还要聚焦于化危为机的改革。下一步,我们应该高度关注经济所面临的困难,并对中国方案进一步改善。
点击上方视频,
观看梁红对海外疫情经济冲击的详细完整分析
梁红重点分析了海外疫情形势和对中国的冲击,以及中国接下来可考虑的政策选项——
· 各个国家的资本市场都开始出现了一些压力,因为经济停摆的时间越长,企业的现金流、居民现金流受到的压力越大,作为表征的资本市场各项压力也就越大。大家开始担心资本市场和金融受到的负面冲击,会在某种程度上反馈到实体经济上。西方国家用了一个巨大的流动性对冲的方式,来保证金融市场能够继续保持流动性,但实际上,这么大的力度或许能保住的也就仅仅一个季度左右。
· 欧美版的救助计划,基本上都是财政赤字货币化。这一选项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如果把这次疫情看成一个较长时间的天灾,有储蓄的国家可以动用储蓄,没有储蓄的国家只有向未来借债。当一些国家没有办法借外债的时候,靠自己国家的信用用货币也是一种举债的方式,美国就是一个典型。美国居民端是没有储蓄的,财富主要集中在一些大企业和少部分富裕人群手中。现在很多人把这次疫情冲击比喻成上世纪30年代、40年代的状况。二战时期,曾经有4、5年的时间,美国的赤字率高达20%左右,美国国债占GDP的比例高峰就是在二战时期达到的。当然,只要国内外对这个国家的信用还有信心,它是可以坚持这么一段操作的。
但是这一次的问题是,当前美国国债已经处在相当高的位置了,几乎和它历史上高峰相持平。欧洲、英国、日本现在基本上都是这样的图景,发达国家的选项最后基本都会是财政赤字货币化。这对中国的政策应对,包括一些海外资产的安排,都提出了较大的挑战。
分析中,梁红提出了两点中国需要关注的问题:1、中国面临的外需冲击,可能会在5-7月份才真正显现在数据上;2、未来需要关注美元荒过后的人民币升值压力。
中国还有哪些别国没有的政策选项?中国赤字率应该扩张多少?货币政策如何配合?更为详细的内容,可以参见本期浦山讲坛视频以及这篇文章:中金梁红:应对疫情冲击,中国还有哪些别国没有的政策选项?
“浦山讲坛”是由上海浦山新金融发展基金会(简称“浦山基金会”)主办的在线公益讲座,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和上海新金融研究院提供学术支持。
浦山基金会为纪念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浦山先生而成立。浦山先生是世界经济学界公认的领军人物,他师从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1949年于美国哈佛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上世纪80年代初,浦山担任中国财政部赴世界银行代表团团长,领导了中国恢复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席位的谈判。晚年他重返学界,为中国世界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浦山奖由浦山基金会联合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共同主办,主要奖励国际经济、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和开放宏观经济学等方面具有原创性的优秀学术研究和政策研究,已被正式纳入教育部科技统计年报成果,是我国国际经济学研究的最高奖项。
截至目前,浦山讲坛已经举办了三期线下讲座和九期线上讲座,让我们来回顾那些精彩瞬间吧!点击图片可了解详情。
第十期
美国股灾与美联储救市原因与含义
第九期
疫情下的中美政策应对
第八期
刺激政策得与失
第五期
疫情的留痕——从无接触经济到数字经济
第四期
新冠疫情对中国楼市的八点影响
第三期
中国国有银行改制之路
第二期
中国的企业债务、杠杆率与金融稳定
第一期
特朗普上台的经济基础、政策和全球影响
责编:鲁西 | 视觉:李盼 东子
监制:卜海森 李俊虎